葡萄酒

干红遇冷、干白崛起,中国葡萄酒将迎来“白色拐点”?
时间:2025-08-04 发布单位:网易

7月25日,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公布了2025年1-6月的葡萄酒进口数据。从大盘数据来看,葡萄酒的下行趋势依旧还未见底,但其中仍不乏增长亮点。

image.png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葡萄酒进口量为1.14亿升,同比下降12.67%,进口额为7.1亿美元(约人民币51亿元),同比下降0.12%。

聚焦来看进口国的具体情况,排名前十位除了澳大利亚葡萄酒因中国市场的重新开放仍在增长外,仅有新西兰、德国、格鲁吉亚三个国家的葡萄酒进口量在增长,而前两个国家都是以出口白葡萄酒为主,显然这是整个葡萄酒品类中出现的新机会点。

image.png

01

逆势增长,干白“异军突起”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整体规模的下滑以及消费者的大量流失,让不少从业者对行业失去信心,甚至选择转行,但白葡萄酒的增长让进口商们又看到了品类增长的希望。

“我们可能是今年公司为数不多还在增长也是增长幅度最大的部门”,华中地区的酒水业务员王宁告诉微酒,他所在的公司经营全品类的酒水产品,白酒的营收要占到90%以上,他主要负责葡萄酒、白兰地等进口酒种。

王宁表示,“今年由于消费疲软、‘八项规定’等影响,消费场景有所缺失,公司经营的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的销售并不理想,但白葡萄酒有很明显的增长,尤其是我们和美团闪购、歪马送酒等即时零售平台合作之后,有些产品还出现过断货。”

德国汉凯集团中国区代表顾育平也表示,“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增长,有的终端门店80%的销量都来自于白葡萄酒,且上海整体白葡萄酒的销量应该占到当地葡萄酒总体销量的25%。”

“不论是从进口量,还是从实际的销量来看,白葡萄酒都是唯一还在增长的葡萄酒品类”,上海一家小酒馆的老板表示,包括新西兰、德国以及意大利的白葡萄酒产品现在是店里销售的“主力军”,主要是20-40岁的消费者喜欢,而且在夏季的销量比平时还要更好。

02

干白消费“新势力”背后的三大推手

那么,同样都是葡萄酒,为何以拉菲、奔富为代表的红葡萄酒在向下走,而白葡萄酒迎来了春天?

微酒在调研中了解到,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王宁表示,相比干白,干红的价格更高,看起来高端、更有面子,所以干红多是在商务宴请、社交场景被喝掉;但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在家里喝酒,白葡萄酒不仅性价比更高,酒体也更轻盈,喝两杯刚好是微醺的状态。

同时,白葡萄酒在主销价位上也更加亲民。有进口商表示,手头上有接近50个白葡萄酒的单品,其中有超过80%的产品在70元以下,仅有10%在200元以上。

二是,以全球市场为例,早已出现白葡萄酒“反超”红葡萄酒的情况。基于IWSR、OIV等发布的行业报告来看,在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成熟市场,白葡萄酒的销量占比早在2018年前后就已经超过红葡萄酒。

2025年,德国盖森海姆大学葡萄酒与饮品商业研究院在ProWine香港酒展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也现实,白葡萄酒正异军突起,被国际生产商和中国经销商共同列为2027年前最具增长潜力的酒类。

报告还强调,“到2027年,干白葡萄酒将成为最受欢迎的葡萄酒类型,其行业评价已超越红葡萄酒。”

三是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有经销商告诉微酒,有不少白葡萄酒的消费者从精酿转过来的,因为两三瓶精酿和一瓶白葡萄酒的成本是差不多的,甚至喝精酿的成本会更高,干白也没有涨肚、高嘌呤等痛点,对消费者来说更适宜饮用。

03

供需错配,进口酒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白葡萄酒增速很快,但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仍是红葡萄酒占主导。

“目前葡萄酒的量还是靠奔富、拉菲的量撑起来,可能白葡萄酒只占到10%左右,”有进口商表示,白葡萄酒虽然这几年都在持续增长,但是单价不高,整体的量也比较小,同时白葡萄酒的产量也并不高,尤其在国内市场未来大概率会存在供需错配的情况。

据WBO此前的报道,在新疆、宁夏、山东、河北等中国的葡萄酒核心产区,酿酒白葡萄酒的种植比例大都在1%-5%之间。同时,国内实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大概在60万亩左右,而其中酿酒白葡萄种植面积仅占1%-2%,在1万亩左右,规模较小。

也就是说,随着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持续热销,国内产品的供给量将远低于需求量,这就给进口葡萄酒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顾育平也表示,“在上海、福建这样的沿海市场,白葡萄酒大概在5-10年前就开始流行了,现在上海有2000多家酒吧都在卖白葡萄酒。但在很多城市白葡萄酒的起量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5倍甚至10倍的增长。这也是新西兰、德国等地葡萄酒进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德国葡萄酒进口量同比增长8.3%,其中雷司令占白葡萄酒进口量的70%,成为白葡萄酒市场的标杆。此外,新西兰长相思进口量也增长了近50%。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白葡萄酒的持续增长不仅印证了消费场景从“高端社交”向“日常微醺”的转向,更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潜力,从未消失在大盘的波动里,而是藏在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精准回应中。

当干红的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白葡萄酒以性价比、适口性撕开的缺口,或许只是市场变化的一角。对于经销商来说,更需要跳出“高端化”“圈层化”的固有认知,在细分赛道中找到属于市场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