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量暴跌、消费持续萎缩以及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迫使法国葡萄酒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从波尔多到博若莱、再到普罗旺斯,各大产区正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在气候变局与消费变革的双重压力下重塑竞争力?
在这场转型浪潮中,一部分法国传统红葡萄酒产区加速转向白葡萄种植,有些地区迅速扩张,但也有些地区在静观其变,而在市场危机中的主动求变,或许正是延续法国葡萄酒辉煌的关键。
法国葡萄酒业在2024年经历了至暗时刻:产量急剧下降、国内消费持续下跌以及出口形势日益动荡。
根据Vinetur近期发布的年度报告,2024年法国葡萄酒产量较上一年暴跌23%,仅产出37亿升,降至195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法国,几乎所有主要的葡萄酒产区都受到了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葡萄产量的下降。
在此期间,持续的春雨、晚霜和霜霉病的肆虐重创各大产区,夏朗德、汝拉和卢瓦尔河谷等主要产区的损失超过了30%,连香槟和波尔多也出现了两位数的减产。
尽管产量锐减,法国葡萄酒出口走势仍保持平稳,得益于库存策略调整及美国等市场的需求回升,出口量逆势微增0.7%,达到11.17亿升。
然而,总出口额下降3%,跌至109亿欧元,进一步反映出价格走弱及部分市场消费偏好转变。
此外,由于经济放缓以及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激烈竞争,法国酒对中国出口量额齐跌超17%。
法国本土的消费颓势明显,全年消费量下降了3.6%,降至23亿升,这是自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红葡萄酒的降幅最大,尤其是在商超零售渠道。而白葡萄酒和入门级法国葡萄酒则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以普罗塞克(Prosecco)为首的起泡酒进口量有所增长,这表明消费者正在转向平价酒款。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商超渠道的静止葡萄酒销售量下降4.9%,销售额减少3.1%。香槟在起泡酒品类中跌幅最大,销量下滑了近13%。与此同时,进口起泡酒的销量有所增长,同样反映出价格敏感型市场的偏好正在转变。
尽管法国仍保持葡萄酒出口领先地位,勃艮第等产区的高端白葡萄酒表现亮眼,但整个行业正面临创新转型的压力。
面对消费趋势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法国葡萄酒产区的葡萄园格局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近年来,一些传统上以红葡萄酒闻名的地区正加速转向种植白葡萄品种。
SOWINE/DYNATA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英国消费者最受欢迎的法国葡萄品种中,长相思以31%的主动搜索率居首,梅洛(29%)和霞多丽(26%)紧随其后。
该调查显示89%受访者饮用白葡萄酒,而红葡萄酒消费者占比81%。虽然英国仅是单一市场,但这一数据也能折射出全球红葡萄酒消费萎缩的态势。
以生产红葡萄酒(主要是佳美)为主的博若莱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白葡萄酒产量提升两倍,从该地区年总产量的4%增加到12%。
博若莱地区增产的霞多丽等白葡萄酒,旨在满足英国和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对清爽型葡萄酒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悉,英国是该地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23年英国将进口300万瓶各种风格的博若莱葡萄酒,而美国则进口了约530万瓶。
另一个以红葡萄酒为主的露喜龙产区,约有38%的葡萄园种植白葡萄,目前生产商也在增加白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
由于风土条件的独特性和限制性,并非所有地区都在追赶“红转白”的潮流,相比博若莱和露喜龙的生产商扩大了白葡萄酒产量,波尔多和普罗旺斯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
一直以来,波尔多仍坚守以梅洛和赤霞珠混酿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尽管该产区在1970年代前曾盛产白葡萄酒,但当前并未制定白葡萄扩种计划。
在过去的十年中,波尔多的葡萄园总面积减少了约14%,更多的红葡萄藤被连根拔起,但并不一定会被白葡萄取代。
普罗旺斯白葡萄酒产量占比从2022年的4%微升至2024年的6%,但桃红仍是绝对主力产品。普罗旺斯葡萄酒行业协会(CIVP)发言人表示,尽管出口和旅游市场对白葡萄酒兴趣增长,但暂无进一步增产计划。
对于一些希望转向生产白葡萄酒的法国葡萄酒产区来说,将目光投向一个已经凭借白葡萄酒建立了现代声誉的产区不失为明智之举。
像桑塞尔曾因19世纪末遭受根瘤蚜灾害后,从佳美和黑皮诺主导转向长相思种植,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栽培方面,如今都充满了前景。
由此可见,法国葡萄酒产业从红到白的转型呈现了区域性差异,并非所有产区会盲目追赶白葡萄酒热潮,而是在传统坚守与创新求变之间,按照市场规律与环境现实持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