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2024年洋酒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潜力分析
时间:2024-08-23 发布单位:中研网

洋酒是指进口酒类的总称,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酒精饮品,包括但不限于烈酒、啤酒、葡萄酒及利口酒等。这些酒品的制作过程往往涉及发酵工艺,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将糖类分解成乙醇(酒精),并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香味成分。

从传统白酒、平价啤酒到优雅的葡萄酒,以及小众的威士忌、清酒、黄酒,每一个喝酒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因此呈现出了与众不同又不断变化的中国酒水市场。根据世界烈酒联盟的一份报告,随着消费者饮酒偏好的转变,伏特加和威士忌等烈酒的销量将超过葡萄酒。

随着酒类消费多元化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选择威士忌,这为国内威士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2023年国内威士忌市场规模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国内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也从2022年的24家,增长至2023年的42家,增幅为75%。

2024年洋酒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潜力分析

在中国市场复苏迹象显著、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之下,国际酒业巨头纷纷将亚太市场作为后疫情时代推动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海关总署近期公布了2024年6月的烈酒进口数据,整体来看,烈酒1-6月进口量约为4913万升,同比下跌16.34%,进口额约为10亿美元,同比下跌12.94%。6月来看,烈酒进口量约为874万升,同比下滑41.54%,进口额约为1.36亿美元,同比下滑59.87%。

上半年烈酒进口量下滑16.34%,白兰地6月增长暂停。值得注意的是,龙舌兰酒、伏特加酒、杜松子酒、朗姆酒等相对小众的品类进口量实现了上涨,其中龙舌兰酒进口量增幅最大为81.03%,伏特加酒进口额增幅最大为57.7%。

威士忌上半年进口量约为1258万升,同比下滑22.88%,进口额约为2亿美元,同比下滑26.45%,进口均价16.07美元/升,同比下滑4.63%。威士忌4、5月一直处于下滑状态,6月跌幅有所扩大,量额分别下滑35.32%、41.37%,仍在调整期内。

洋酒产品的销售渠道日益多样化,包括超市、酒水专卖店、网上商城等。特别是电商平台的兴起,为洋酒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电商平台,洋酒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触达消费者,实现产品的快速推广和销售。同时,消费者对于洋酒的购买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包括线上购买、线下体验店品鉴等。

国际知名品牌如保乐力加、LVMH、帝亚吉欧、人头马、百加得等,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产品线及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国内品牌如张裕A、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口感、创新包装,逐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洋酒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消费者对洋酒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不仅关注洋酒的口感和品质,还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因此,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洋酒产品将更受欢迎。年轻消费者是洋酒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他们更倾向于尝试新口味和新品牌,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有更高的接受度。

目前,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洋酒消费量逐渐增长。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洋酒市场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