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西区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津河西政办发〔2025〕3号
国家/地区 | 中国 |
颁发部门 | 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 |
状态 |
![]() |
发布日期 | 2025-06-30 |
实施日期 | 2025-06-30 |
原文 |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西区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5年6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河西区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 2025年,河西区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着力构建风险防控、过程监管、紧急处置、社会共治相统一的治理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推动关口前移、中心下沉,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根据《天津市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压实责任链条 夯实治理根基 (一)深化食品安全领域改革,推动机制创新。聚焦制约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改革,细化完善抽检监测、“产运储销”全链条监管、行刑衔接、督促落实等制度机制。坚持以改革促规范、以创新提效能,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整体水平,夯实长效管理基础。(区食药安办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内控管理。指导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结合企业实际健全完善风险管控清单,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抽查考核,推动企业全面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置。(区市场监管局) (三)压实属地和部门管理责任,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坚持属地管理为主,严格落实“1+1+N”闭环管理要求,完善“三张清单一承诺”工作机制,指导包保干部严格履职,提升监督质效(区食药安办、各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的前哨作用,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制度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综合协调。健全部门协作会商机制,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风险研判会,及时发现和化解跨部门、跨领域监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积极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运用“三书一函”督导机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监管与结果运用,真正做到问题整改闭环、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区食药安办牵头,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推进“产运储销”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 (五)完善全链条衔接,强化流通环节风险管控。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产运销”联合查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落实肉类产品检疫证明查验制度,落实肉类产品分销加工环节信息追溯查验机制,严厉打击“无检疫证明”“虚假检疫证明”等行为。(区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执法总队河西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食品贮存监管制度,严格食品运输仓储配送管理。落实液态散装食品运输发货方、承运方、收货方监管协调机制,落实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要求,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强化食品寄递安全管理。(区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执法总队河西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对景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以及校园、养老、医疗、机关单位等集中用餐场所,实行协同管理,织密公共服务食品安全防护网。(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住房和建设委、交通运输执法总队河西支队、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源头治理,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防线。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本年度不少于两次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区级应急成品储备粮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我区应急成品储备粮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区发展改革委) (七)严格准入管理,强化许可审查规范性。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要求。探索对食品添加剂经营实行备案管理,推行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先证后核”信用承诺审批。(区市场监管局) (八)强化企业监管,提升全过程监管效能。坚持以风险分级为导向,动态调整监督检查频次与重点,配合市市场监管委开展对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大型食品连锁销售企业、校园及校外配餐单位的监督抽查。推动连锁餐饮企业落实统筹管理责任,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统一性与执行力。(区市场监管局)加大清真食品备案与日常监管力度,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区民族宗教委、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继续推进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升再生利用效率和城市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区城市管理委) (九)守住校园阵地,筑牢重点领域食品安全屏障。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机制,深化“校园餐”问题专项整治。(区教育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落实校长(园长)食品安全责任制,推行陪餐制度,完善大宗食材采购与进货查验制度。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与餐具清洗消毒流程监管,规范食堂承包经营与校外供餐行为,强化监督家委会机制。鼓励学校恢复自办食堂供餐,因地制宜推广“桶餐+分餐”模式。探索建立校园食品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完善举报激励机制,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执法检查频次,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监管新业态新场景,紧盯食品消费新趋势。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强化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私域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的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和抽查抽检力度。聚焦虚假宣传、夸大功效、销售不合格产品等突出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坚决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河西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网络餐饮平台管理责任,确保所有提供网上订餐的餐饮单位有实体店经营资格、依法合规开展经营,确保线上线下食品安全标准一致、监管无盲区。(区市场监管局) (十一)严控进口风险,筑牢“外防输入”坚实屏障。加强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备案注册管理。(河西海关)持续深化“国门守护”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口岸查验与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建设,推动进口食品信息通报与召回快速响应。加大对无合法来源、违规标签、隐瞒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联合打击食品走私行为,开展“净海”行动,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效能,确保外源食品风险可控、来源可追、质量可查。(河西海关、区市场监管局、公安河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效能 强监测 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十二)加大抽检频次,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坚持科学抽样、精准布点,不断增强抽检工作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扩大覆盖面,提高风险隐患发现效率。组织开展抽检核查“回头看”工作,持续加强对食品安全抽检承检机构的管理监督。全年计划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100批次,抽检覆盖率达到8批次/千人。积极组织实施“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专项抽检。严格落实国家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结果的后续处理工作,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区市场监管局) (十三)加强风险监测,推动信息共享协同。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持续强化区内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风险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形成协同防控格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拳出击 严惩违法 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十四)聚焦关键领域,整治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保安全惠民生工程”,紧盯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红薯粉条等重点品类,深入排查掺杂掺假、以假充真、虚假标注、非法添加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风险隐患,持续整治“特供酒”、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食品领域的行业“潜规则”,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区市场监管局) (十五)依法追责问责,打击违法犯罪。加强与区级政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推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法查处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重大典型案件,提升震慑效能。(区委政法委)深入推进“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坚决打击“幽灵外卖”、非法添加、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行为,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强化执法震慑力。(区市场监管局)持续组织开展“昆仑2025”“净风”以及肉制品犯罪集中整治,围绕屠宰加工、加工销售、餐饮消费、网络食品等重点环节,校园等重点区域,依法查办“两超一非”、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重点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全链条全环节治理。(公安河西分局)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从源头更严、底线更牢。(区人民检察院)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格执行处罚到人、行业禁入,及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惩促治,持续形成强有力震慑。(公安河西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治理能力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十六)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夯实监管制度根基。围绕国家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和天津市地方标准,开展专项跟踪与效果评估,推动标准落地落实。加强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等重点标准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规范使用并推广数字化标签。(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冷藏冷冻食品贮存服务的备案管理制度。(区市场监管局) (十七)提升信用监管水平,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应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平台功能,落实信用监管与风险分级监管深度融合工作。及时归集抽检不合格结果、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天津)”等平台进行公示。将存在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食品企业纳入食品安全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区市场监管局) (十八)推进智慧监管建设,提升科技监管效能。充分加强阳光食品智慧监管平台应用,持续推进平台数据统一归集,加强线上培训考核和网络监督巡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食药安办及其他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配合) (十九)强化监管能力支撑,提升技术和人才保障。保障食品安全各项经费投入,统筹推进基层食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疾控机构技术能力,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健康因素检验检测评价技术支撑,增强对食品风险的识别与健康危害评估能力。(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培养,推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市场监管“你点我讲”活动,加强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综合能力专题培训。(区食药安办、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做好市级部门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跟班调研”2.0版工作。(区市场监管局) (二十)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健全处置工作机制。强化《河西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培训、演练,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区食药安办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加强对食品安全舆情的监测分析,完善快速反应、妥善应对的舆情处置机制,防止因处置不当引发舆情扩大。(区委网信办、区委宣传部、区市场监管局及其他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自媒体”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及时发现、核查和澄清网络谣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区委网信办、区食药安办、区市场监管局及其他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强化重大活动保障,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健全完善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制定通用保障方案、应急预案及标准化操作规范,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和全场景指导。建立稳定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队伍,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人才支撑。(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六、持续深化社会共治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二十二)加强科普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行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科学认知。(区食药安办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配合)依托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倡导节约用餐、合理消费,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绿色环保的饮食理念。(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用好“一网一微”宣传阵地,围绕群众关注热点,解疑释惑、化解谣言,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与辨别能力。(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区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鼓励社会参与,凝聚多方治理合力。常态化推进“随机查餐厅”行动和食品安全“红黑榜”公示,推动企业守法经营、社会监督形成常态。落实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吹哨人激励、企业内部事故隐患报告等制度措施,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问题发现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智库在政策研究、法规解读、风险研判等方面的智库作用,强化对重大决策和执法工作的专业支撑。(区食药安办牵头,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实施技术机构“三进”服务行动,深入校园、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食品安全关口前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项目化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烹饪协会、肉类协会等行业组织在桥梁纽带、行业自律和示范引领中的作用,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助力本区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产业新动能 (二十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引擎。统筹实施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区商务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本地特色食品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品牌竞争力。(区市场监管局)结合本区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推动重点商圈“食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食品消费场景与文化体验区。(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一线对老字号企业开展精准帮扶,支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投产转化,推动老品牌焕发新活力。(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动建立多方共担、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和校园食堂项目建设,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群众餐饮需求。(各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区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 |
备注 | 无 |
来源 | https://www.tjhx.gov.cn/zwgk/zcwj/zhengfb/202507/t20250724_7097854.html |